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优化营商环境
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打造“兰市快办”服务品牌走好市场准入棋

发布日期:2023-11-24 信息来源:行政许可科字号:[ ]

一、举措内容

近年来,兰州市市场监管局以提升市场准入服务为抓手,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数量,坚持用改革创新“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坚持甘肃首善标准,展现经营主体总量第一、增量第一、增速第一的省会风采,不断擦亮“兰市快办”的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二、创新亮点

(一)凝聚共识,走好市场准入“服务棋”。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所盼”为攻坚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一是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增强市场准入服务“硬实力”。通过政府买单实现首套印章免费刻制,为新办企业免费发放一套五枚印章(公司公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名章),结合免费开具数电发票和免费寄递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今年为新办企业送出印章8915枚,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98万余元。二是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提升市场准入服务“软实力”。一把手每季度以企业或群众身份,选择营业执照、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窗口模拟办事,落实“走、查、看、听、研”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推动流程优化,切实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认同度和满意度。通过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明确工作提升方向,靶向施策印发《优化营商环境利企便民措施》10条,切实改善群众办事体验。三是加强企业走访,增强市场准入服务“巧实力”。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所盼”为攻坚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大规模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坚持“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参与不干预”的原则,主动履行好服务职责,深入企业,与企业面对面沟通联系,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各项工作,形成问题收集、处理、解决、反馈闭环,确保服务企业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在开展全市企业走访服务活动中,累计走访企业1.8万余户,企业回访满意率达100%。

(二)统筹协调,走好市场准入“联动”棋。兰州市市场监管局紧扣“政银”“异地”“部门”三联动,打造“家门口”办事圈,持续优化市场准入效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深化“政银联动”,推进“双向赋能”。在工商银行金城支行开设企业开办代办点,充分发挥银行网点群众基础好、设施完善、服务覆盖面广等优势,搭建“政务+金融”服务新场景,拓展企业开办服务深度与广度,让居民和市场主体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二是深化“异地联动”,推进“跨域通办”。参与“兰西城市群政务服务一体化联盟”建设,与西宁市、海东市及三地21个县区无差别协作,依托甘肃、青海两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务服务合作领域的信息和数据资源,实现市场准入领域政务服务事项三地联办。今年累计办理市场监管领域业务跨省通办57件,省内通办77件,全市通办1200余件。三是深化部门联动,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跨部门、跨区域应用,积极对接兰州市电子证照库,企业投资、缴纳税费、医保社保、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领域都可以应用电子营业执照,目前已为全市存量39万余户经营主体全部生成电子营业执照。

(三)与时俱进,走好市场准入“创新棋”。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始终保持“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紧迫感和“紧在前头、快在前头、干在前头”的奔跑状态,始终秉持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争分夺秒干出创新发展加速度。一是便利分支机构、连锁门店变更。印发《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便利化指引》,针对大型企业分支机构申请变更材料手续复杂、周期较长等问题市市场监管局打破登记地域限制,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办理、统一发证”模式,开展大型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便利登记改革。并将将便利分支机构、连锁门店变更拓展至准营环节,为满足药品零售连锁门店同时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核发的办事需求,采取等比例抽查的方式开展现场核查,今年已为264家企业免去现场核查。二是持续推进“一照多址”改革。经过前期充分调研、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新模式,升级完善业务系统,企业只需在网上提出申请,一网通办,现场可领取“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审批手续极简,服务效能更优。

三、取得成效

通过打造“兰市快办”服务品牌,走好市场准入“三步棋”,企业办事负担降低,创新创业热情得到释放。截至2023年10月底,兰州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398934户,同比增长5.73%。其中企业182390户,同比增长7.60%,总量位于全省第一。今年1-10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8781户,同比增长14.1%;其中企业19879户,同比增长14.78%,增量、增速领跑全省,经营主体总量约占全省五分之一,兰州作为“强省会”排头兵,切实做到实干当先、奋勇争先,以优质高效的市场准入服务助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