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 |||
| |||
近年来,兰州市坚持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聚焦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全面践行“店小二”式服务,念好“快、细、优、实”四字诀,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全力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念好“快”字诀,下好服务效率“先手棋”。整合市场准入办理环节。整合开办企业涉及的“企业登记、公章刻制、数电发票申领、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银行预约开户”等全部环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压缩开办企业流程至一环节、零成本、25分钟办结。优化证照联办许可流程。推进企业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件联合办理、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一窗受理共性材料,内部流转审批环节,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核和现场核查,根据企业申请提供免费寄递服务,平均节省跑腿次数3次,减少材料48%,节省时间62%。做优企业退市服务时序。将简易注销登记的适用范围拓展至未发生债权债务或已将债权债务清偿完结的经营主体,公告期限压缩至20日,免去市场主体登报公告,建立完善容错机制,创新推行企业简易注销“预检”服务,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聚焦企业是否符合简易注销条件、公示承诺书填写是否规范等常见问题,以“预检”为抓手,在企业尚处于简易注销公示阶段提前介入予以告知提醒,指导企业及时修正相关问题。截至目前,办理简易注销登记27011户次,为企业省去登报费用135.06万元。 二、念好“细”字诀,下好服务水平“制胜棋”。实施证照登记清单化改革。创新服务载体,拓宽经营登记广度,对359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分级分类清单全覆盖管理,推行105项市场主体和群众办理事项“四办四清单”管理。实行“证照分离”四扇门改革。在全市范围内对107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其中直接取消审批9项,审批改为备案6项,实行告知承诺15项,优化准入77项。开展经营许可“证前指导”改革。制定市场监管政务服务上门帮办制度,并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免抽号咨询专窗”,在申请许可前提供现场勘察、业务咨询指导等服务,提升后续审批办理效率,改善办事体验。今年,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证前指导”服务43次,“免抽号咨询专窗”惠及企业7470户次。 三、念好“优”字诀,下好服务质量“关键棋”。开展医疗器械审批合并检查。在办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到期延续、变更经营范围、变更经营方式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合并现场核查或取消现场核查;对零售连锁企业门店同时核发或变更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的,按照等比例抽查的方式开展现场核查;推行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全程网办,打破现场检查服务时空限制,节约时间成本和许可资源,以行业“小切口”实现许可“大突破”。2023年,为418家重点企业连锁门店合并或取消现场核查。优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取证复审。创新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按照企业需求,组织协调考试机构,利用企业场地设备开设的考场,为企业提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门考试服务。全面推进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异地通办”,申请人自行选择在发证机关所在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提出复审申请,方便跨地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就近复审”,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节约企业非经营性成本。2023年共上门开展作业人员考试5637人次。推行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允许多个市场主体以一家商务秘书服务企业的住所(经营场所)地址,作为其住所(经营场所)办理注册登记,并由该商务秘书服务企业提供经营场所托管服务,促进市场主体集群集聚发展,进一步释放产业空间和住所(经营场所)资源,为缺少资金的初创企业提供登记便利,节省投资成本,降低准入门槛。截至目前,共备案市场主体集群地5处,采用集群备案新模式注册企业67户。 四、念好“实”字诀,下好服务能力“保障棋”。纵深推进帮办代办。打造市场监管“帮您办”服务品牌,建立市场监管帮办代办区,配备电脑供群众自由使用。选取业务能力强、沟通能力好的工作人员组建帮代办团队,推行“异地代收”“证照联办”“上门服务”“赋能外资”帮您办,强化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市场监管“店小二”服务。截至目前,已为2000余人次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坚持落实回访制度。主动回访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后续许可证办理相关方面问题,真正做到为企业排忧解难。2023年回访企业578户,靶向施策印发便企利民措施10条。开展科长坐班服务。组织政府服务部门各科科长在窗口亲身体验、查找问题,以工作人员身份为办事人员解答问题、开展服务。梳理归纳“坐窗口”过程中发现的中梗阻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台账,逐一分析原因,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定期检查整改情况。2023年开展科长坐班活动249人次,解决企业疑难问题870余件。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